习近平将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举行有关活动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丨靶向发力纠治顽瘴痼疾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喜乐三方:两老板闹矛盾苦了民工 法官详询案情化纠纷

发布时间:2014-12-01  来源:中国法院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公众全民讯(王磊 罗伯刚)日前,巧家县法院民二庭办公室导常热闹,七位民工在法官的主持下领取拖欠两年之久的血汗钱。领钱的民工们固然高兴,但这发钱的老板们怎么也这么开心呢?这要从一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说起。

  8月份,巧家法院受理了原告昆明某建筑公司诉被告邵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原告要求被告返还多支付的工程款8万余元。审理中,被告提起反诉要求原告支付工程款4.8万元及模板使用费3万元。双方各执己见,被告准备对其中的两张收条申请笔迹鉴定,矛盾纠纷一时变得难以化解。就在准备启动鉴定程序的时候,细心的法官发现双方相互主张的金额很接近,且原告的法定代表人刘某与被告是亲戚关系,这不禁让人怀疑双方是不是在斗气。顺着这个思路,民二庭的法官们仔细询问原、被告,试图发现案件背后的矛盾根源。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问题隐藏在背后。原来刘某与被告邵某是叔侄关系,两年前刘某将其公司的部分土建工程分包给邵某,在施工中途,因工程承包价格问题双方发生争议,协商未果后邵某与工人离开工地。双方都认为应当由对方支付工人工资,导致7名民工共计27000元的工资一直被拖欠,逢年过节时俩人面对上门要债的工人亦不胜其烦。因此起诉至法院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实际上是要求对方承担拖欠的工人工资。

  症结已找到,接下来就是法官运用调解艺术的时间。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同意出资18000元,被告同意出资9000元,用来支付拖欠的27000元民工工资,原告、被告均放弃其诉讼请求。至此,本案圆满结案,民工们被拖欠近两年的工资也有了着落。民二庭法官们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将案结事了作为办案的终极目标。不是就案办案,而是善于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矛盾根源,成功地化解了三方之间的纷争,于是出现了开头那和谐的一幕。 (讯息来源:巧家县人民法院)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