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加油站”
——新源县人民法院那拉提人民法庭工作纪实

公众全民讯(吕蕾 李正基)镜头一路追随,全景式展现基层人民法庭运用灵活的诉讼和审判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那拉提法庭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辖区范围“两镇一乡”(那拉提镇、阿热勒托别镇、坎苏乡),人口8万余。由于近年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那拉提法庭只配备了两民两汉工作人员。为此,法庭工作人员克服各种困难,结合那拉提5A景区和牧区审判案件的特点,发扬巡回审理的优良传统,发挥简易程序方便快捷的优势,探索了“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田间法庭”、“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等便民为民措施,赢得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赞誉。

10:00那拉提法庭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两位当事人在开庭前咨询农村土地承包的程序,书记员塔斯恒拿着宣传单,耐心的讲解着。

“我们开通了法院官方微信,以后有法律事宜要咨询,可以通过微信,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不用跑这么远的路来法院,如果对我们办案不满意也可以通过微信向法院投诉”那拉提法庭副庭长沙太对当事人介绍说。

沙太向当事人讲解微信的功能。他说,5月1日就要实行立案登记制了,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一种考验。我们要跟上改革的脚步,开通多种渠道服务基层群众。
10:30,艾某某诉哈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开庭。被告哈某在2013年借了原告艾某一万元钱,至今未还,考虑到双方都是一个村子的邻居,庭审过程中沙太再次进行了调解。最终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即偿还了欠款6000元,剩余欠款用四只羊顶账。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10:50那拉提法庭庭长祝令涛接到当地居民的电话,咨询立案事宜。考虑到当事人所在那拉提镇哈拉苏村途遥远,且交通不便,而且下午正好要去哈拉苏村五大队开一个巡回法庭。祝令涛决定上门立案,待沙太开完庭后,一起去哈拉苏村。

11:30那拉提人民法庭的“巡回办案小组”正式出发。

12:00那拉提法庭工作人员一行来到哈拉苏村,找到电话咨询立案的当事人。了解到拨打立案电话的沙某租借给赛某15亩地,赛某某耕种期间,为灌溉方便,修建了“坝坎”,合同到期后,赛某拒不拆除“坝坎”,土地无法恢复原样,沙某要求起诉。法庭工作人员当场办理了立案手续。

沙太等人丈量了土地面积,询问了具体案情。考虑到双方当事人都是哈萨克族,由沙太就地组织调解。

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双方当事人态度上有所软化,赛某某最终决定协助沙某把“坝坎”夷平。

13:30巡回法庭已经围坐了一圈附近的农牧民,法庭几位工作人员赶紧乘热打铁,给来访的群众发放了传单,给大家简单讲解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民间借贷和婚姻家庭的一些法律知识。

14:00 法庭工作人员一行又匆匆赶去该村五大队,有一个土地草场纠纷案件需要上门开庭。去五大队的路是山路,坡太陡,车开不上去,每次去开庭都需要骑马翻山,祝令涛向老朋友借来了马。

14:30法庭工作人员在路边吃起了午饭,午饭很简单,是馕和矿泉水。祝令涛说:“一般上山办案,中午都是回不去的,所以我们都准备好了中午饭”

15:30终于到达承包合同草场地,经过实地查看草场情况后,法官就地组织开庭。该案原被告签订了150亩草场承包合同,后原告发现承包草场面积实际只有130亩。原告要求被告退还这20亩的承包费用。经法官调查核实后确定原告所诉属实,当庭判决被告退还虚有的20亩草场的承包费。

18:30法庭工作人员返回了那拉提法庭,刚进法庭就发现两名吵得不可开交的当事人,书记员小李也劝阻不住。祝令涛赶忙上去了解情况,拉开了双方当事人。待双方情绪平静后,了解到一方当事人的妹妹和对方是夫妻,妹夫经常喝完酒后对妹妹有打骂行为,妹妹一气之下回到娘家,妹夫就带着亲属跑来找人,双方争执起来。
“家和万事兴,你们这样闹怎么解决问题?夫妻之间的事情还是要夫妻自己解决。”考虑到当事人妹妹不在场,祝令涛劝说了双方当事人,让他们先回去了。
“明天早上要找到女方了解下情况,再去村委会了解这对夫妻的家庭状况。农村婚姻家庭纠纷比较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情争执,婚姻家庭类的案件我们都是尽量调解。” 祝令涛说。

19:30书记员忙着装订案卷,祝令涛和沙太忙着撰写调解书和判决书。
那拉提的夕阳也将法庭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哈萨克族牧民们烧起铜壶准备晚餐,我们一天的工作也结束了。
中国法院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